【记】传统与传承并重!甬剧振兴,擦亮最宁波文化金名片
△甬剧研究传心年策划出版的部分研究书籍。徐磊 厉晓杭 摄
2017年,甬剧研究传心将90岁高龄的甬剧著名作曲家李微一生研究甬剧音乐唱腔的成果宁波甬剧及其音乐的演变出版。这本书首次对甬剧声腔曲调唱腔等甬剧的音乐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总结,讲述了甬剧音乐的龙去脉,厘清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甬剧音乐的轨迹与演变。2018年,心邀请甬剧老艺人俞志华,撰写出版了第一本甬剧韵脚工具书甬剧的韵脚与仄,这为规范甬剧的合辙押韵,为培养甬剧后备创作人才提供了学资料。2020年,心策划出版著名剧作家宁波市甬剧团任期最长的团长王信厚的王信厚剧作选。这些书籍成为大家了解甬剧的重要窗口。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起,甬剧研究传心还开展老艺人抢救采访拍摄工程。研究组通过采访并拍摄甬剧老艺人,还原老艺人当年的学艺演出情况。
王锦文介绍,研究组走进宁波城乡杭州上海等地,除了采访拍摄,还从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等地的档案馆图书馆搜集与甬剧剧团艺人相关的珍贵史料。老艺人大多是75岁以上的老人,有3位已经90岁以上了,年龄最大的是97岁的老艺人姜晓峰。
起初他的家人婉拒了研究组的采访,后考虑到我们从宁波过,觉得过意不去,答应给5分钟拍摄时间。没想到,姜老先生一聊到甬剧,话匣子一打开,两个多时还意犹未尽王锦文说,5年时间,研究组积累了4000多分钟珍贵的精选回忆影像资料,并将于今年10月结集出版老艺人研究书籍戏有戏甬剧艺人逸事。
研究是传承的基础,但甬剧毕竟不是博物馆艺术,而是舞台上的活态存在,只有不断推出新戏,才能使其艺术生命长青。甬剧研究传心深入挖掘整理剧目资源,努力探索剧种创新发展,结合学术研究课题,积极开展创作实践。
排新戏是最好的传承!在王锦文看,戏曲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六年多,甬剧研究传心整理改编了甬剧七十二戏宝库的呆大烧香;研究艺术内在规律,新创甬剧甬港往事;拓展甬剧表演空间,打造首部沉浸式实验甬剧城之春;研究剧种移植改编,排演甬剧轻喜剧秀才过年父子奇缘;探索甬剧现代戏发展的方向,创排现代甬剧暖城;探索影像实时投影等创新方式,创排剧场甬剧琉璃乡;挖掘宁波红色根脉,创排大型红色甬剧众家姆妈,此剧荣获浙江省文旅厅颁发的2021浙江省十佳红色经典剧目
甬剧研究传心不局限于镜框式舞台,打破传统的观演关系,2017年11月,打造了甬剧史上第一部沉浸式实验甬剧城之春,为甬剧输送了新鲜的血液。这部戏的创作团队是由90后与表演艺术家同组成的,是年轻人与古老的戏曲古老的建筑生的碰撞,是舞台实践与学术前沿的碰撞。该戏的主创团队几乎是90后,他们是上海戏剧学2016级的研究生。
甬剧暖城是献礼新成立70年的剧目,入选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重点题材扶持项目宁波市精品工程项目,主要讲述宁波的慈善大爱故事,传递人世间的善良和美好。
尽管有许多素材可以从报刊上信手拈,但将那些催人泪下的题材搬上舞台绝非易事。如何将鲜活的新闻素材与舞台艺术有机结合?主创人员艰苦求索,创作过程充满了曲折。从筹备到演出,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历经三次家级的专家研讨会八次剧本的大修改,并数次深入外工人员聚集区,剧名也由甬城故事改为暖城。
业内人士认为,这部戏的创排,使甬剧现代戏往前迈了一大步第一,它贴现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拓展表现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创新音乐唱腔,寻求更大发展;第二,尝试甬剧音乐及伴奏的改良创新,以适应市民不断变化的欣赏趣味,满足不同文化阶层的审美需求,拓宽了甬剧的内涵与抒情性。
△王锦文走访甬剧老艺人金玉。通讯员供图
开设直播课,打造甬剧情景剧
传统戏曲寻求焕新,传播方式花样翻新
戏曲是活态的艺术。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实现创新性发展。然而在传统戏曲式微的当下,寻求焕新实属不易。
2019年6月,甬剧研究传心创建了宁波市甬剧艺术博物馆。走进位于鄞州区福明街道邵家村花汀桥北137号的甬剧艺术博物馆,戏服表面斑驳的乐器留声机缝纫机泛黄的老剧本等展馆藏品和陈设,见证了岁月变迁。这座清代宅地处闹市,白墙灰瓦掩映于四林立的高楼,别有一番意境。经典甬剧片段的全息影像多媒体放映仪等动态展示,让人更具象地感受到优秀的地域文化。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展示,颇具新意。经常有游人慕名而,感受甬剧200年的风雨兴衰史。我家就住在附,退休后空下,我经常过看看,也推荐喜欢戏曲的朋友一起前观摩。家住福明家园的黄女士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还是一个多元化的台。王锦文是家一级演员,甬剧领军人物,对甬剧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她说保护甬剧的重要历史文物与资料,使宁波人对甬剧的文化记忆有地方安放,使优秀的地方文化代代相传。这些宝贵的实物与资料是甬剧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对传承发展甬剧艺术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播甬剧,王锦文在甬剧艺术博物馆开设甬剧直播课,向戏迷朋友讲述甬剧的历史发展阶段,并亲自示范教授甬剧经典唱腔与发声技巧,逾3万人次在线同步观看。
王锦文声情并茂的讲述,配合摄影机对准甬剧艺术博物馆里的一幅幅老照片,令人仿佛回到了田头山歌串客宁波滩簧四明南戏改良甬剧等一个个百年甬剧的历史发展阶段。
为了让观众深刻感受甬剧从滩簧时期到新时期的发展变化,王锦文还引导大家观看甬剧早期滩簧呆大烧香与甬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典妻,使观众更形象直观地感受新时期甬剧不同于以往的表演形式与舞台美术。
在甬剧艺术博物馆开设直播课能直接向网友展示老照片老物件影像视频,更直观形象,丰富立体。不少网友评价王老师讲解生动,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甬剧研究传心还与电视台联姻,拍摄甬剧情景剧,推广传播甬剧。2022年打造的甬剧情景剧四明人家,深层次反映宁波老字号的文化精神内涵,以及老字号的家族历史品牌创立奋斗历程后辈传承等背后的故事。这使老百姓在潜移默化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AUTUMN EQUINOX
△众家姆妈剧照 徐磊 摄
并非银发艺术,吸引年轻态流量
坚守甬剧精神,拓宽戏曲传承传播边界
从古至今,戏曲艺术都是传播传统文化传递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让传统戏曲在新时代受到大众关注,需要拓展新空间。
甬剧研究传心与宁波广播频率群展开合作,联合推出甬剧传系列专栏甬潮剧社。这个专栏节目将甬剧艺术有机地融入广播栏目,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潮流实验品牌的甬剧节目。
甬剧不是‘银发’艺术,一定要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参与才有希望。因此,我们要活态传承好传统艺术,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去推广和宣传甬剧,拓宽戏曲传承传播边界。王锦文介绍,传承甬剧,不仅要传承甬剧的技艺,还要坚守甬剧精神。甬剧精神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戏曲也可以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表达。她还计划在抖音等新媒体台上开设甬剧抖音号,进行短视频传播。
进校园进社区,也是传播戏曲文化的重要途径。从2018年开始,甬剧研究传心戏曲进校园一办了187场,参与学生1.7万余人次。传心的老师走进鄞江镇心学爱菊艺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等校,为学生开展甬剧艺术讲座。她们现场示范戏曲身段甬剧唱腔,结合播放经典戏曲片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欣赏戏曲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和鉴赏能力。
我们还要在校园建立更多的甬剧传承基地,点和面相结合,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地方戏曲,也希望让孩子通过艺术作品学宁波话,留住宁波的乡音乡情。王锦文说。
△甬剧艺术博物馆全景图徐磊 厉晓杭 摄
除此之外,甬剧研究传心汇聚全戏剧力量,连续三年举办浙江省传统戏剧濒危项目甬剧培训班,提升业余民营甬剧团的艺术水,为甬剧培养更多票友和观众。
更值得一提的是,王锦文还带领团队不断走出去,拓展传统戏曲新空间。今年1月,位于江北慈城镇的信芳戏剧艺术馆对外试运营,传统艺术与新空间相结合,集内涵和颜值于一身,一跃成为慈城的文化打卡地。艺术馆也迅速在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走红。其设计运营团队,便是甬剧研究传心。我们最想吸引的,就是‘年轻态’的流量。王锦文说,在信芳戏剧艺术馆,市民可免费观看宁波及其他城市各剧种的展演。同时,大力推广甬剧,一年上演100场型戏曲专场,还将引入文创品戏曲互动体验等内容,让这个新台更具活力,让更多的年轻人走戏曲,爱上戏曲。
地方戏,就是一座城市的地域精神历史神韵的遗留与延伸。甬剧就是宁波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活态传承甬剧,就是保存宁波独一无二的人文记忆。
源丨甬派新闻客户端